2017年8月13日星期日

Unknown function of an ancient singular pottery pot 一个未知功能的上古时代的奇特陶壶


一个未知功能的上古时代的奇特陶壶 

  
Unknown function of an ancient singular pottery pot


羽离子撰  by Yulizi (Jian QIAN)








Mr. O. once obtained a small pottery potsee the picture, which is said to be from what an uncertain time between the late Neolithic period and the early days of stone and metal tools coexisted age. The earthenware pot is only more than 10 centimeters high. No its congener has been found in archaeological activities in China. With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center of the Qijia Neolithic Culture about 4000 years ago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ome pots have been excavated out there, which as a kind of pots under the title of He. Some parts of each He are a bit similar of O.’s pottery pot, but they are still not the same pots.
So, I wonder what kind of culture this pottery pot belongs to, what times the pot was produced, and what is its use.     


这把陶壶大约高十来厘米(第1图)我所见过的中国境内外的考古发掘的报告和综述、海量文物的图片或其实物里,还没有与之完全相同者。不过以甘肃为中心的黄河中上游的距今约4000年上下的齐家新石器文化的遗存中,发现有在基本结构和一些局部上与之很近似的陶器;今人称之为盉。盉可以用来温酒,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用处。除了质地与制法不同外,仅形态而言,齐家文化的盉不仅与别处的例如与青海、陕西、四川、河南等等地区的其他文化的盉多有差异;就是齐家文化本身的盉,也因产地不同而大有不同。差别之大,简直会让人不相信他们是同一种器物。例如,有的盉端像兽头,有的像鸟首。有的盉没有腿,就是在其大肚子下面只有个围圈;另一些盉有三条腿。四足的虽然很罕见,但毕竟也有过。而带腿的盉则又有袋足腿、尖刀腿和锥形腿的区别,等等。

    各地出土的盉里,形态上最接近这件壶的,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齐家文化博物馆所收藏的一件盉。该盉出土于当地,高20多厘米(第2图)

   



所述的与该馆的这两件,具体在其壶腹、流嘴、手柄的局部形态,都很接近。两件也都没有腿,是将其底座和肚子一起搁在慢燃的木炭上温酒用的;而有腿的则是把其腿插在小炭块里的。但广河的那件,壶嘴是向上的。几乎所有已知的这类盉,其流嘴都是上翘的,甚至上翘得更多,就像高射炮的炮管。这样,壶肚里的酒被烤热了,而远离火炭的壶嘴口还不至于很烫。而探讨中的这件的壶嘴则要水平得多;一旦酒被烤热,这壶嘴也就烫得不能触碰饮者的唇舌了。

此外,大多数盉是有盖子的;如果没有那些完全分离的、或环结而半分离式的盖,那也会有大半遮掩在了壶口之上的与盉体相连而固定的盉盖。这壶的平半盖或拱形半盖不知是被人敲掉了,还是原来就没有。 

陕西省南阳有玩古器的人于近年展示过一件比之略大一些而较为类似的陶壶,但不肯说明是何处出土。我的原则是:凡不是官方考古队依科学发掘的,凡民间的没有确凿可靠的出土或传世的实证的;又没有可靠的科技检测的证据的;即使其物或可能是原真的,也都不能认可其为真文物。这应该是必须牢记的规矩,尽管很多大师会忿怒地反对我的如此原则,但这是不应该被允许打破的铁规。    

这一陶壶有着葫芦身和野猪的嘴脸,又或为有着大而长的喙的变形之鸟的体形。此器物之表面不见长石、硅土、石英等粉尘都被高温融化的迹象,可知烧结温度较低;故壶壁必定疏松,难以贮盛酒、香水、油等渗透性强的液体。通体没有,尤其是下部不见火烧烟熏痕,当未曾实际用来热过酒或非巫覡烧弥药雾之用。其壶口崎岖,周身质地粗劣,不仅与贵重之器无缘,而且还实非日用良具。

若倾注,一不小心会使其所贮液体也从顶部的入口一并流出;因而欠缺构成上的合理性。而且,其容量太小。上古至中古时期的酒,都是酒精浓度很低的发酵酒。多数的常人一次就可以喝个几壶几碗。故这么小的壶,不足以实用。所以,此小陶壶有可能只是象征性地供奉逝者的冥器。诚然,也不排除是极小概率的古代人的游戏之作,甚至是较大概率的现代人做的假文物——若被认出了是赝品,其售主就改称是仿古工艺品! 

新石器时代起即已采用而在我国西南的个别地区至今还一直沿用着手握带刻纹的木拍子轻拍泥坯以辅助制陶的技法。此陶器表面用此法拍出的菱格纹图案在上古延至今世所制的陶器上皆可见到。新石器时代的部分鸟型容器专用以求神,但此物过糙,而不够敬重。尚不知此器内部结构的细处、与是否从何处出土及其环境等等;还未经上手;所以未足凭鉴。在使用仪器和化验之前,有些经验的经手者一般已能大致判断出其真伪和功能。如确是质地粗糙的冥器,则更不宜摆玩。 

  


(羽离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