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星期四

The so–called early Northern grassland characters engraved on bones 所称的北方草原早期的骨砣字符


所称的北方草原早期的骨砣字符

The so–called early Northern grassland characters engraved on bones

羽离子撰 by Yulizi QIAN Jian


20172月,某先生展示了他近年在北方内蒙古的草原地区收集的一批带有刻符的骨头。其中几件的照片如下:   




他认为:上面的是上古时的“草原骨砣文,……有‘日、月、土、田’”等字样;还回答:“今天大概数了数,现有草原早期骨砣刻字符一百个左右”。
有人问:刀刻的吗?最后两幅的应该是坨刻?   
他回答:都是砣刻!……甲骨文是用金属工具划刻而成。早期没有金属工具,要制骨、玉、石器,都用砣具。  
砣具即是中国古人多用来磨制玉器的通过人的手脚驱动的快速旋转的磨轮来磨削物体的一种器械,多用来磨刻若用平常的刻刀而无力雕刻的硬物。   
我问:这骨字符是什么时候的呢?怎么看似很新呢?
他回答说他琢磨了几年了,不得其解,望各位老师指正。
我说:前五图的骨头含脂及含磷量感觉较高,或是新骨。   
他回答:骨器的新老,是看骨质内油质的发散程度、表面氧化的程度、工痕内的包浆、和使用的工具等。他继续叙述:“这些字都来自内蒙草原,我认为大部分都是老刻。字符产生于原始的生殖祭拜习俗,是巫师为生产顺利而与神灵勾通的符号;后形成文字的基础。从北方红山玉制作的水平可以看出五千多年前游牧民族的发展状况,并不落后,而且是当时最发达的。对古文字的研究,本人没有基础,但收藏骨器这么多年了,新老还是有些把握的。本地的官方考古界也认可其老。就是对这些字符的研究,则望各位老师多帮助共同研讨。”  


“骨器”先生展示的他录绘的“骨砣文”)



对于这些骨头上的“草原骨砣文”,我的看法是:
草原穹庐是圆的,人体和动物身上没有任何局部是方的,最适合游牧运动的物品也都是带圆的。方块字只有种植方块地,居住方形地基的建筑,人口较密集而身处的前后左右又都须与其他人群整齐地划界的农耕人才可能创造出来和被认同。这些草原字符中的突兀的方块字的出现,不合常理。
上古游牧民族的简单生活没有使用文字的需求。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化后才有产生文字的需求。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半坡人的主文明是农耕文明,先进于草原上的游牧文明。即使如此,也还没能产生文字。以下这张贴图上录绘了的所谓的半坡文字其实只是分布在各个陶器上的单个符号的汇总而已,因为不符合我归纳的文字得以成立的两个定律,所以它们不是文字。



(把分布在各个陶器上的单个符号汇总在这一张图上的所谓的半坡文字)



北方的草原地区的古代物品上存在着若干符号,应是可能的。但当代人因好奇或闹着玩或为了弄点钱或为了其它什么原因而藉此衍作出更多的近似或不近似的符号来,也是可能的。
常听人说官方认定了什么什么文物就是古代的。其实,对此,只需提供包含有此骨头照片的正式的可认证的碳14测定的审定单即可。此外,即使骨头是古老的;但有时骨头的古老并不等于其上的符号就是古人所刻;后人在古骨上雕刻的可能照样存在。 
我的总结性的意见是:
这些所谓的骨砣文之载体的材料、远古的草原社会的需求、文字成型的条件、表音或象形等等文字的生成理论、制作它们的工具、等等,在目前都还不足以证明这些符号是古人所留。相反,却可以显示它们应是现代人所制作。而且,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骨砣文”在形态上也较接近这些年来频频出现的伪造的夏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