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on a number of bronze
对一批青铜器的意见
羽离子撰 by Yulizi
这批至少十多件的青铜器中的一部分器物上有我前天质疑的器身存留有圆径带帽的现代型铁钉的情况。现简单地说明一下,铁钉是固定内外模的相对位置用的。之所以用铁钉,是因为铁的熔点高,不会在浇铸时被高温的铜水熔化掉从而导致失去支撑的内模歪倒。但这一做法不合商周时的工况,古人实是用另一法来规避这一风险的。惟这里不宜具说之。
不独铁钉唐突而可疑,还有其它问题,如各器通体是速生的浮锈;器面图纹是用小圆棒和小方棒等等在粗模上划出和压出,而非如古人在硬蜡模上用细具精工雕成并在转成陶范或其它模范后继续修模所至;因只是临摹旧纹而不知其意,故有些图纹很生硬或接笔不当;遍涂泥污以充生坑文物,又使之障蔽其它的破绽之处;因追求生产制物的高效率而忽略了对器物的铸后处理,遂致与古器即便是生坑古器的实况截然不符;等等。
当然,对各器的铜质合金等的光谱检测、对其所含之金属成分的产地追踪,以及对器物内可能的残留食物或器物凹处粘塞的有机物作C14测定和AMS测定等等更是无法用肉眼和徒手所能进行的。因不想让仿造者知道我仅在目视的条件下藉以判断诸器非商周之物的另外两种更加致命的重要现象而使之在下一轮的铸造中得以规避,这里只公开上面的意见;谨供参考。
-----------------------------------
以下文图见于魏先生新浪博客转发的阿骨打保机先生的博文
铸造青铜器时在器身上留存的铜垫片、铁垫片、铁支钉及其痕迹:
-----------------------------------------------------------------------
以下继续配附有关的照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下图:铁质垫
下图:铜垫
2、铁支钉痕迹(这类器物的底与器身是同铸的,圈足是分铸的)
下图:器物内铁钉氧化后形成的土疙瘩
下图:器物外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物底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盖上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盖内相应位置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身上铁支钉痕迹
下图:铸器内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盖内相应位置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物外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物内铁支钉痕迹
下图:内底痕迹
下图:器腹上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腹内对应位置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腹上支钉痕迹
下图:器腹对应位置上痕迹
下图:“角”肩上铁支钉痕迹
下图:“角”肩内对应痕迹
下图:“角”底铁支钉痕迹
下图:“角”内底对应痕迹
下图:器盖上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盖内对应痕迹
下图:方斝盖上铁支钉痕迹
下图:方斝盖内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身外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盖内对应痕迹
下图:方斝盖上铁支钉痕迹
下图:方斝盖内铁支钉痕迹
下图:器身外铁支钉痕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