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I Guess This Would Be an Ancestors' Mouth Blown Instrument for Accompaniment of Rhythmic Dance 我猜测这是伴奏先民节律性舞蹈的乐器



我猜测这是伴奏先民节律性舞蹈的乐器

I Guess This Would Be an Ancestors' Mouth Blown Instrument for Accompaniment of Rhythmic Dance

羽离子 撰 by Yulizi (QIAN Jian)


天使春天博物馆介绍过一件科尔沁草原北部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刺猬形小陶器。该器非常小,仅长7cm,宽6.1cm,高6.3cm;今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此器物的造型简练,生动有趣,十分讨人喜爱。我曾经转介过它,因为感兴趣,所以这里重新为之写篇短文。




这个小陶器适合于单手或两手手指的把握;我个人推测它不仅可能是玩具,还可能也是一件伴奏先民的节律性舞蹈的乐器。这一陶刺猬的口部以内是一个大空腔,若仅是儿童玩具的话,因其壁薄,容易被摔破,还容易使手指被卡入刺猬的口中而拔不出来。推测被故意做成中空的肚子就是声响的共鸣腔;原先在腔内放入可弹性展开的木叶片即响板。用手捧住它,用嘴对着刺猬口内的一侧吹气,气流环绕器物内的空腔;被吹拨的响板会发出如同刺猬叫的“咳、咳”声。尤其是在昏暗的夜间,参加舞蹈的人们的眼神、表情、动作等不易被看清楚,所以更需要这类节奏型乐器来提醒、协调舞蹈的脚步等动作或表达情绪。
有人猜想它是不是埙?由于埙的发音孔必须在器物的中部以便食指和中指能够按堵或放开孔洞;所以它不是。
天使君答复我说这只陶刺猬出土时是和另一些陶器在一起。历几千年,响板已朽失。保存下来的一些民间玩具也会发生声音,例如只比拇指稍大的泥猴,在转动它时会不停地发出“嘀、嘀、嘀、嘀、……”的弹击声;树叶和竹片做的巴掌大的小风轮,在被风吹动时,会连续发出“啵、啵、啵、啵、……”的拨打声。近世探险家在世界各地的尚保持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少数族群的部落里发现过削树枝木片以用嘴吹而发出哨声和发出连续震动或击打的响板声的简陋的发声件,用来引诱动物以狩猎、表达及互通消息或娱乐;可推知与其生产和生活处于同一水平的上古人也应该会较熟练地使用这些小技巧。
唯前人皆未作如此设想。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Church of Our Lady Langshan Was a Modernist Architecture of the Recent Era 狼山圣母堂是那时的现代派建筑



狼山圣母堂是那时的现代派建筑 

Church of Our Lady Langshan (Our Lady of Lourdes Church, by Langshan Hill) Was a Modernist Architecture of the Recent Era


羽离子 撰  by Yulizi (QIAN Jian)



  “南通天主教堂的博文说:潘世义先生为名扬中法两国之著名建筑师,本是青浦县城赵家巷人。他在中学毕业后,至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建筑学;于1912年回到上海。潘公回国后被法租界聘请为工浦局大打洋,相当于规划局首席测绘工程师,在民国刚建初期的上海租界,年轻的潘已和外国高层精英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了。十多年后,华工抗议工资和待遇不公而罢工,潘同情他们,而向总督抗议。后来辞职,才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那次事件后华工们在南京路上树一铜碑,记录和传颂潘的正气大义
潘公在上海的海格路(现华山路)999号开设的“潘世义建筑事务所”,曾承接设计和建造了诸多的优秀建筑。










上图是其设计的三所著名教堂,分别为上海市青浦泰来桥的无原罪圣母堂,上海市的息焉堂及南通市的狼山露德圣母堂。



 

(狼山露德圣母堂)


 羽离子读之后答曰:这三处建筑历经艰难而幸运地被留存了下来。狼山露德堂是那时的现代派建筑。半个世纪后南通市段家坝南的基督教教堂也仿此思路而建成现代派建筑。唯教流不同,而世俗设计师对此似懂非懂,还以为是继承传统呢。此外,“大打洋”是植字之误,应作“大打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