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册契丹棉布古籍不可信
The two cotton books with Khitan texts are pseudo artifacts; identified by Yulizi (QIAN Jian)
羽离子撰 byYulizi
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因其数量少,其中的多数文献便更被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人员所重视。在文献学课程里也有介绍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古文献的专门一讲。物以稀为贵,一些有本事的作伪者就转向了制造带少数民族文字的古器物和古文书。拼凑来的或向壁虚造的内容只要能被看懂,就很容易被专家们识破,伪造者因而不易得手。于是,有作伪癖的人便伪造已经灭绝了而今又无法解读的古文字的文物来牟利;反正几乎无人能识,以致那些靠文字来识真假的就无能无力了。
近日,“春水秋山居”先生在2014年4月18日-20日于北京古玩城举办的“2014年中国-北京古玩城第六届春季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买到了两本在棉布书页上手写契丹文和画有图画的书籍。这是颇令我等文献工作者注意的事;因为这可能是目前已知的这世界上仅有的两册契丹小字的古籍;而且精美异常,保存完好!两册书图文的风格相同;以下是分别从这两册书中选介的四叶。
(多次上传其它照片皆无法成功;已经传上的此被莫名地自动颠倒的第3张照片即文章之图也无法被调整而弄正;容代将来再尝试上传和纠正。)
契丹字是辽王朝的文字,有先后产生的大小字之分。我年轻时仰慕商博良,一心想破译之。在许多次地失败而历尽艰难后,就像门捷列夫突然梦见了元素周期表一样,我终于找到了当时前人从未想到的可以破译其小字的途径,但寻思按我找到的可靠的路子来破译之,必须要全力以赴地用不可能少于七年的时间才行。思忖这般漫长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没有人能给我完整的七到九年甚至十年的时间;而且契丹文明远不如埃及文明那般辉煌,用这么多年来解读其字,贡献毕竟没有商博良的大;我于是断然放弃了探究。
中原辽朝灭国后,金朝明昌二年(1191年),章宗完颜璟令废除契丹字;稍后,远在中亚河中地的西辽王朝被蒙古攻灭,契丹字遂灭失。至今,顶级的专家尚只能破解其只字片语而无人能通识之。
也因此,从内容上来对“春水秋山居”先生淘到的两本契丹文的古棉布书判断其真伪,就无法做到了。但不仿从其它途径来看看;由于无从触摸其实物及用仪器检测,只能从“春水秋山居”先生在博客里提供的七幅高清照片来查看。我的观察后的意见如下:
1.宋辽时中原及黄河以北尚未植棉,而从印度来的棉布罕少。(我曾在一论文中讲到宋帝受贡的天竺吉贝布事)应该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这两册契丹文图书的棉布的纤维及经纬线等以确定是否为当代所纺织。仅凭对高清照片的目检,可看出书页棉布里的经纬线紧致挺直又各处的间距相同,应是使用打梭引纬和推动机头压纬来织造的。而在棉织上用机头压纬当是明代及后的事,打梭法更是在民国初年才从日本传入中国。此前只是两手交替着投梭和使用竹木片的打纬刀,适用于光滑的丝线织绸却并不能较好地交织毛茸茸又粗细松垮难直的棉线而成光滑的棉布。在宋辽金时期,我国还远未发展出能织造如此高级的棉布的纺织技术。
2.棉布过于整洁甚至底张周边的纱头、底张的边缘与中心各处的色泽等均一致,千年古物不可能如此。
3.两书不可能是传世品,却不具有生坑或半生坑有机文物的任何特征。
4.书上图文的墨色偏淡却各处的色度皆均等,这不是褪色造成的,而是故意使用淡墨来冒充褪色的笔墨。
5.书上图画里的人物发型、衣着、器物及马匹等等都取形于多地辽墓的壁画及若干文物。
6.书上图画里的若干局部乃至细节处是使用的现代技法。对此,自己能绘画特别是同时能绘制西画和国画的传统线描的人能更敏锐地发现之。
7.墨迹未渗化;而在历经千年的棉织物上,渗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8.图书的装帧形制有违历史的实际状况。
另外两个疑伪的确凿论据及相应的可以可靠地鉴定其伪的方法于此保密;因为不得不留一手且也是预防作伪者据以参考。
结论是:请对此两书多存疑虑,莫轻易信其为真文物。
在此之前,我已见一幅带有契丹小字题跋的《八十七神仙卷》。因为北宋李复的《潏水集》卷七中有一篇跋文《跋题张元礼所藏杨契丹吴道玄画》;我怀疑是今人据此“杨契丹”一名而伪造出模仿了汉文的《八十七神仙卷》的此契丹文题跋的图卷来;可待将来人使用高科技手段验证之。
前年我还见过被藏家刚公布的契丹大字的《十八罗汉图》;其契丹字的书法十分流畅。著名的契丹文物研究家裴元博先生称:“人世间尚没人能伪造这么长一篇契丹文章,不要说大字,小字也不能。”但不久后就有人指出:所画的罗汉和动物形象与现代一位叫天新的画家所画的罗汉图“完全一样”!
这后一人对契丹字本无任何兴趣,只是因为发现藏家公布的契丹字的《十八罗汉图》和自己所购藏的十八个元朝五彩大盘的画风相同:“画上的人物和我的盘子上的人物造型也完全一样”;心想元代和辽代不是一个朝代,不同朝的文物怎么会如此象呢?他因心生疑惑才到处查看,终至于被他发现了当代画家天新所画的罗汉图。此先生顿感问题严重而对藏家惊呼:“如果这些图是这个画家的原创,那么立刻证伪:你的图和我的盘子立马判死刑。”
这是很令人悲哀的事,也是对古文献的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一个带着绝大的讽刺意味的冷峻的警告。很多人会相信一些虚构品和赝品是真文物,例如,春水秋山居先生在我读到他文之前就曾十分自信而不愿相信别人的可能意见,他早先的理由是:“他们也没见过,怎么能鉴别真假?实际是‘文盲’!文物之盲!”
其实,绝大多数文物都是严谨的鉴定者们所没有见到过的,之所以仍然能够被鉴定真伪,是因为研究者超然于因文物而生的利益之外,采用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尊重了客观事实。
附文(原文含8幅照片。此处选用了4幅而已将之前置。有兴趣的读者可径直去彼博客查看更多):
北京古玩博览会寻宝小记——偶得两本契丹棉布图书
春水秋山居 撰 2014-04-25 16:16:16
《2014.中国-北京古玩城第六届春季古玩艺术品博览会》2014年4月18日——20日于北京古玩城举行。全国各地古玩经营部门和一些收藏家都纷纷赶来参加。规模大,宝物多,吸引了大量的人群。每个展位前都聚集着一群一群的咨询者,挑宝者,很是热闹。最显眼的是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尼泊尔等国的客商,有一个摊位一上午就销售20多万元。足见中国藏家的热情和实力。特别要提一下,来自西藏,甘孜,青海的藏族同胞,带来的天珠和配饰件,也很受青睐。当然,传统的中国文玩,例如老窑瓷器,明清官窑,民俗珍奇,等等,还是藏家淘宝收集的主流。本人是以逛古玩市场为乐事的人,碰到这等机会,还不转个够。观赏,招呼各地来的朋友,交流心得,显示各自玩意儿,帮忙寻宝,顺带掌掌眼,乐趣十足。当然,看见对眼的稀罕物,也一定不会放过。淘几件绝品精品价格又低的好真东西,回去研究研究,也足能乐一阵子!况且,这古玩还翻着跟头的增值呢!
真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天下来,收获还挺大。五六个品种,也有十几件了。自己觉得,都是宝贝!都是国宝!都过去一星期了。拿出来瞅瞅,还忍不住偷着乐呢!
有些咱买不了,就围着转转,多看看,参加众人的品评阔论,那也是劲头十足,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有时,见到实在喜欢的东西,就和卖家商量拍张照片,留个资料,慢慢琢磨,细细品味。古玩,这里头的学问大着呢。一辈子学不透!这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啊!
从今天起,把这次淘到的宝贝和拍到的宝贝,陆续发上来,朋友们一块欣赏,一块鉴评,一块研究,一块乐呵!
两本契丹图文并茂的棉布图书
有趣的是,我正在写这篇博文的时候,一个朋友来电话,说他的辽代藏品,专家不认可,都给判假了。我说,他们只认可“金缕玉衣”和“汉代玉凳”!
有一位大藏家说过,这些专家的单位都没有收藏,他们也没见过,怎么能鉴别真假?实际是“文盲”!文物之盲! 扫盲的任务很重。慢慢来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