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星期四

Chinese things have been adopted into Western culture 西方文化中纳入的中国事物


Chinese things adopted into Western culture: reply to professor Gao's question 

西方文化中纳入的中国事物

羽离子答问 by Yulizi (QIAN Jian)

 
(这是我于2015312日用手机写答高博士之问的,现将之发布于此。)  

高先生问:教授,西方影响东方的地方很多;那么反过来,东方的哪些方面影响了西方呢?基督教、黄祸四大发明,还有呢?

  本人答 :高教授学识广博,有此一问,当是表示谦虚;惟我则不敢不答。更主要的是,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多人共有的问题,所以我愿意藉答复而陈述一些基本的情况。
       如果高先生的问题中提到的东方不只是指中国,而西方是指欧洲;那么,东方影响了西方的事物,就多到无法计数。这是因为西亚、中东等人类文明发育甚早的地区在思想、政冶、经济、文化、习俗等几乎一切方面都曾经影响了欧洲。传统上,欧洲人是把古代埃及、古代中东、古代西亚等的文明都看作是东方文明的,并且都认为它们是欧洲文明的重要来源。因此,从神话、宗教、艺术、工技、器物到人群种族、社会构成等等方面,欧洲都可以轻易地找到它们源自于东方的内容。而印度以东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朝鲜等,曾经并非欧洲人自古以来的认识中的“东方”的主要地区,所以也曾经不是西方人早期“东方学”学科中的“东方”;而是性质上大不同的朦胧的世界的边缘,后来被称为“远东”。古代欧洲人对于极东等地一如我们对泰西等地的认识,都是充满着各自的好奇而荒谬的猜测和想象。
 
 

随着国际交流通道的开辟和扩大,远东才被归纳进“东方学”学科中的“东方”;且越来越成为西方研究的重点地区。如今,世界上研究中国学的专家群浩浩荡荡,其人数之众早已不是从前“东方学”中此起彼伏地当红的埃及学、亚述学、巴比伦学、波斯学、印度学、阿拉伯学等等的学者的数量可比。他们对古代中国在东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也公认不移;但即使如此,西方人至今都不认为古代的远东文明曾经对欧洲文明有多少值得称说的影响。  
又看高教授提到四大发明等,遂猜测所问的也是中国的哪些方面影响了西方。换一句或是更确当些的表述,当是问中国古代有哪些文明的成果进入了西方的文明之中。试简答如下以供诘:
古代中国有不少重要的发明与创造,对东边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以及对南边的印度支那的影响很多也很大,但传到西方以用的则少得多。我认为除了不少人认同的四大发明外的重要的西传者中还有养蚕与缫丝、制漆、植稻、制瓷、针灸、饮茶与茶业、培育金鱼和哈叭狗、改良的船的水密舱和尾舵(我特意前缀了“改良的”三字)药用植物学、沿近极圈而传的东亚式简单的语法、孔子思想、重农思想、中古后的多妻方式、若干豆类作物、月季花等若干庭院花草、种牛痘、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扇、建筑、中国式园林、中国式菜肴、京剧等戏曲、毛主义、中国式大型团体操(起于中国的秋操等,后加入经苏联传来的成份)太极拳、风水说中的一部分、双面绣、麻将、古典衣裳的大袖制式、袁隆平杂交稻、一批文学和艺术作品、进入了西方语文的除去人名、地名等外的几十个汉语音译词如“灵芝”、“阴阳”、“炒杂碎”、“点心”、“功夫关系马马虎虎、“邓小平继承者”、“不折腾”、“土豪”、“包子”、“少林”等等。如果将之比较汉语中保留的成千的西方语言的音译词如“逻辑”、“几何”、“安琪儿”、扑克”、“罗曼蒂克”、“芭蕾”、“吉普”、“阿司匹林”、“焦耳”、“法拉第律”、“引擎”、“麦克风”、“幽默“雷达“尼龙”、“坦克”、“镭射”、“休克”、“基因”、“因特网”、“克隆”、“厄尔尼诺”、等等,未必不可以藉见中西文化之同异的一二来。 
   


上述中国的文明成果进入西方的程度是深浅不同的,有的已与西方文明化成一体,如制瓷、茶业、织丝、烧煤法等;有的只是部分欧洲人或个别的欧洲地区曾采用,例如轿子、赛龙舟、中国式宝塔与亭台等;有的还只是停留在被享用的阶段,如昆曲和京剧、中国杂技、酱油、乳腐、北京烤鸭、中国的文学作品与电影、大熊猫、一些彩印花布和进口丝绸的服装和挎包等;有的并没有化入西方文明,主要还是被用作参考或工具,如孙子兵法、中式书信体、普通话、抱拳作揖、中国法律、孔子学院等。其中的孔子学院或许会把一些中华文化融进西方文化之中。有的只是短暂地被部分地区吸纳但很快地又被吐了出去,例如文化大革命、红宝书、红卫兵风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关系暨亲密情谊等。  
它如雕玉(中国式)、八卦、风箱、失蜡铸造(中国式)指南车、接骨法、反切法、採用石油制墨、制图六体、编钟及其乐律体系、提花织机、阉人与太监制度、灭九族、法定凌迟、三纲、保甲连坐、二十四孝、天地君亲师等等一大批事物都极有独创性且对中国来讲极为重要,但未见西方人如此釆用。


  
当然,全然采用不同民族、不同自然环境之人群的文化,未必皆能有利于本民族、本群体的发展;假如突尼斯人、法国人全然采用了蒙古人、印度人的文化,就未必能适合自身的发展。但采有填无,取长补短,学优汰劣,集思广益,用它山之石以攻玉,总是不会错的。
另一些是中国科技史界以至热情的国人津津乐道是中国人发明而必被西方人采用的如活字印刷术、勾股定律、小孔成像、圭表、二十八星宿、马蹬、天像仪、凿井气熬盐、浸式炼铜、二进制等等。拙意其中一些确为中国人首创,唯是否西方人确是继承了中国人的创见才发展之的,则不妨继续研究之。即便是中科院已予论定,仍宜兼听它议或多些设想而再作长期考察,方为妥当。因为有些情况还比较模糊甚至空白,世界研究界里的不同意见中的一部分还无法被合理地真正排除,而将来的考古发掘、文物工作和发展的研究也可能带来新的史证,所以在此之前尽可以长期不作定论
本文仅是回答高教授之问,故并不析说东西文明的优劣。
和衣坐床上作答,稍后有所补苴;意在说明基本情况而不遑细述
                                                                                                                                                   羽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