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somewhat exaggerated to select talents with their Stereotyped Comprehension: answering Zhou’s inquiry
“八股取士”有点夸张:答周囗问
羽离子 byYulizi (by QIAN Jian)
周囗:钱老师,八股取士始于何时?明太祖还是明成化年间?
本人:看到当年的优秀生周囗的留言,很是高兴。明朝八股文的前身是以前朝代里科举中的对偶韵文。明太祖时的各地官学和书院已经培养学子在科举时用类八股文甚至八股文答述经义了。这是为了培养学子的语文功底和在将来教学、做官时能写与之类似的扼要简明又格式规范的经讲、报告、奏章。中国地域辽阔,故八股文稍近于今天的国家标准,有积极意义;但洪武时未成定制,且取士时凭科考的各项成绩而非仅凭八股;所以不能说是八股取士。
成化时精炼了八股格式,严令天下共习以考。此时八股文完全定型,在科考中的地位已无从回避而坚如磐石了。学子不论喜厌,都须恪守。但取士仍然并非全凭八股,还有策论等;所以“八股取士”是人们夸张的说法而与史实不完全相符。
但只遵经学又不逾格式的八股文的确死板过甚,束缚学子的思想以便听命于最高统治者。
如周姑娘仍有疑问,不妨请教(你熟悉的老师中的)崔囗囗老师。他的专研之一是科举制度,定能解惑。
周囗:多谢钱老师的解答。以后有什么疑惑 还要向您请教啊。
本人:你将来有事,尽管问;只是我不大上(通讯)网,会有些耽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