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星期三

A Case of Semantic Analysis to Modern Chinese: Who Is the Stupid Pig? 对汉语的语义分析的案例:谁是笨猪?


A Case of Semantic Analysis to Modern Chinese: Who Is the Stupid Pig? 


对汉语的语义分析的案例:谁是笨猪?


羽离子撰 by Yulizi (QIAN Jian)


Owing to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its writing language has been become more reasonabl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problems in its sentence structure and the expression of its meanings.  A sentence which is exactly the same, but at the same time could expres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eanings; lets Chinese themselves may even be mistaken it.  For example, here are such normal warning signs in the most common sentence model: "Anyone who doesn't throw rubbish into the barrel should be stupid like a pig"; 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is sentence contains at least more than 10 kinds of completely different meanings. This article has been semantically analyzed and explained 8 kinds of the meanings in order to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y expand their visions and promote their cognition fourthly about the grammar and expression of this language.  


由于汉语的演变,它的写作语言变得更加合理;但在其句子结构和意义的表达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个完全相同的句子,却同时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甚至让中国人自己可能误解它。例如,这儿有个最通用的句子模式里的如此普通的警示标语:“垃圾不倒入桶内是笨猪”;可以发现,这个句子至少包含了10种完全不同的意思。本文对其中的8种意义进行了语义的分析和解释,以帮助研究汉语的教师和学生对这一语言的语法和表达进一步地扩大眼界和增进认知。      

○○○○

静城东边的忠孝园附近的小河桥的栏杆上绑着一块木牌,上书“垃圾不倒入桶内是笨猪”。

  

多数人会相信牌上所写是警告如果谁往桶外例如往桥上、河边或往河里乱倒垃圾谁就是笨猪。但是,究竟谁是“笨猪”呢?我们不妨为这句话加以标点以作简单的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tics,以便看得更加清楚。可麻烦的是,如何断句和标点,有几种可能;而且还不能轻易地说哪种一定是对的,哪种就一定是错的。现在先让我们来为这句话加以句读试试。 
首先,设想这是某一个人所要表达的意见,但这意见也包含了不同的可能性:

第一种:
“垃圾不倒入,桶内是笨猪。” (代语言实验师Linguistic experimentalist作注:或许是因为垃圾假如倒入桶内了,桶内的笨猪会误食之,所以不许倒入。)


     第二种:
     “垃圾不倒入桶内,是笨猪!(代语言实验师作注:指责倒垃圾者是笨猪。以下不再加注,由读者自己领会。)
如果仅从文本学Textual study, Philology的立场来精细地分析文句,会发现解释的可能性更多:  


      第三种:
      甲:“垃圾不倒?”
      乙:“入桶内!
      甲:!”
      乙:笨猪!”


      第四种:
      甲:“垃圾……”
      乙:“不倒!”
      甲:入桶内?”
      乙:!”  
      甲:笨猪! ”


      第五种:
      甲:“垃圾……”
      乙:“不倒入桶内!
      甲:!”
      乙:笨猪!” 


      第六种:
      甲:“垃圾?”
      乙:“不倒入!”
      甲:桶内是?”
      乙:笨猪!” 


      第七种:
      甲:“垃圾?”
      乙:“不!”
      甲:倒入桶内?”
      乙:!”  
      甲:笨猪! ”


      第八种:
      甲:“垃圾……”
      乙:“不倒!”
      甲:入桶内?”
      乙:!”  
      甲:笨猪! ”   


可能的正确解释还有N种,如果让甲和乙交换位置或者再代入角色丙,那么答案可能又有N种;例如甲:“垃圾不倒?”乙:“入桶内!甲:!”丙:“笨猪!”      
相信聪明的人有能力对此简单的仅十个字的一句话自行破解出更多的答案出来。
思维粗疏的可以嘲笑这样的枯燥游戏,但这个非常低级和微小的语言小实验在可向纵深拓展其它的各种测试之前的此刻就已经蕴涵了多种启示;这里仅提示与本人负责的课程有关的三种:
一是尽管你精通对一些语言场景的重建和精通标点符号的用法,但面对浩如烟海的分别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各种方言或官话又分别据不同的思维与逻辑习惯而在不同的场景中书写的那些向无标点的各色文献,你能确信你所给予的断句标点以及因之而限的释意就铁定地独一地正确?为避免让不学中文和历史的人误以为古典文学和历史学的学者皆食古成癖,所以没有必要在此摆弄古远典籍中的数不胜数的类似例句而上例就是为使关注者能够没有古字古音的障碍从而能完全认知的于诸位身边的书写中择取验材的一例。   
第二个启示是在人类对自身语文的研究与建设没有完全成功之前以及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建设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之前,任何全自动地翻译文献的工程都不可能达到令人完全信任的水平。
第三个启示是尽管人类语文的一部分是建立在更加难以析定的非逻辑的基础上的,但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仍然构成了语义交流原理的主体基础。不幸的是,即使对这样的基础,我们迄今还不能清澈地完全洞悉。

 我相信语言学家中站在同行之上的少数视野更宽远和肩负更多的人在面对各种语言问题时,仍常常会谦恭或悚然,因为他们必会感到:所面对的语言,岂止是思想的记录,而几乎是整个人类包括人类的以往和将来。 


      


                                                                                                 (羽离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