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拆掉唐闸南工房边的新路而改回旧路
A proposal to tear down the new road towards the south workers' housing in Town Tangzha and change it back to the old way
羽离子
撰
by Yulizi (QIAN Jian)
曾从“张謇会”微博上的这一照片上首次见到唐家闸南工房的今状。后去唐闸实地察看到该建筑群已经和其它一系列准备申报进入历史文化遗产含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的建筑群一样,被拆除并按新的意愿重建了;而且其周边环境也已在这次重建中被彻底改变了;故已经不符合历史的实况。
唐闸的近现代旧街区是在我们这批社会人士呼吁多年后终被列入南通市历史文化名城整体申报计划并由国务院审查批准保护的,它和旧城西部的古代城区一起是用以支撑了南通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仅有的两大历史街区。不应该随意地大幅度地使这一历史街区当代化。
而且,在南工房边新建如此高档气派的石板大道和新型景点,严重违背南工房在当年只是普通工人居住区的历史真实,破坏了其原本具有的异常珍贵的社会学标本和历史学标本的多重意义;同时,只要是评审委员们是真正严谨的而非开后门和敷衍塞职或被收买的,也就不能符合将继续申报的更高级别的工业文化遗产项目所强调的应原样保护的要求。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荒谬的“修复”,是没有能认识到清末民初工人群体的一系列集中的居住生活区遗存仅仅在唐闸有存的孤罕性及其所包含的重要意义所致,是不倾听,不征求真正的学者与专家的意见而自以为是地自作主张的结果;目前的情况正是比较典型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无知型破坏”、“保护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的叠加!而且也不利于排除一部分人对之所以致生了这一状况的其它因素的瞎猜疑。
建议拆掉此工房边的新路等而改回旧路。如有必要,在全程或部分段的旧路上可加设木板道以保护旧路和方便今人行走。
(羽离子著《羽离子文汇》,借巢书屋2018年版)
附录: “张謇会” 2013年3月4日的相关微博于下
◆◆
【张謇的人性化管理2】大生纱厂的工人多来自周边农村,步行上下班,十分辛苦。1918年张謇以大生纺织公司垫款,收买高岸区整片土地,建造瓦平房420间,出租给各工厂的职员与工人居住,称为东工房,又称贞字工房,后又建造了西工房、南工房。 (图:修复后的南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