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

Zhang Facai’s View of History 张发财的观史


Zhang Facai’s View of History

张发财的观史

羽离子撰 by Yulizi(QIAN Jian)


历史在哲人贤者,在瘪三爬虫、生民志士,在混世无赖、神仙逸人,乃至于在上帝圣灵等的眼中,当然是不一样的。张发财的历史绘本,大致相当于底层民(瘪三爬虫)与神仙逸人之间者的观史之见。对历史的调侃与逆袭以及万民的好奇和纷纭的赞同,反映了当下的芸芸众生不堪长时期以来装饰得虚张声势而真假莫辨的历史和历史的过度庄严,而宁愿嬉笑怒骂圣贤其实和自己一个德行,伟人也只是凡夫俗子,圣母女菩和媟婢娼妓彼此相仿,汪洋大盗和偷鸡摸狗者其实不输英雄。民情有此,或可测世一二。   


附:
把日子过成段子

网络作家十年逆袭之张发财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多年前,平面设计师张发财被朋友拉去了微博性质的网站“饭否”,开始无目的地发历史八卦。张发财在这里玩得如鱼得水。
在《一个都不正经》出版前,张发财住在南宁的城中村。随后,张发财连续推出《大家都很二》、《历史就这七八样》等畅销书,因为网络而成为知名作家和影视红人。当然,他也曾“犯下错误”——他设计的“舌尖上的中国”海报图侵权了许钦松作品(后和解)。

城中村里的“不正经”设计师
张发财身高1.82米,体重却只有60公斤。他有着张柏芝一样的小尖脸,鹰钩鼻,脸颊有特别明显的八字纹路,后脑勺扎个艺术家模样的小辫,笑起来白生生的牙齿像牙膏广告。

  








1998年,大学毕业的张发财追随女友来到南宁。在这里,35天画成的油画只值30块钱,他发现靠所学专业养活自己非常艰难。刚开始过了不少穷日子,两人挤在白沙那边的城中村出租屋,经常没钱吃饭。有次帮一个大公司做设计,一下子得了一万块钱。张发财骑着掉链的自行车回到出租屋,迫不及待地将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抛向空中,拼命地摇女朋友的肩膀:“我变成富翁了!”
正儿八经做设计师后,张发财出了不少得意之作,由此也得到一帮在摇滚界和美术界之间摇摆的小兄弟的崇拜。但张发财性格怪,时常忧郁,离群索居,会默默独自拎几罐啤酒走向江边,在岸上发呆。
张发财被公认为“不正经”,他会去菜市买一块便宜的布料,给自己设计一条漂亮得“惊世骇俗”的围巾。还经常会穿着奇装异服现身于闹市。
张发财最初的职业梦想是画油画,但现实告诉他“梦想是填不饱肚子的”,不得已而为之,转而从事设计。著名平面设计师陈绍华是为张发财开启“瓶塞”的人,他设计的名片让张发财眼前一亮,张发财三个响头在陈绍华面前拜了师。从此确立了自己独特、新颖的设计方向,如今很多文化名人的名片都出自张发财之手。

作家档案:张发财
张发财:原名陈芳铭,平面设计师、历史爱好者,网络作家。
197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大学毕业后随女友来到南宁,结婚、买房、生子。近年来致力于“历史八卦”的整理与写作,先后撰写了数千条微博,受到了网友追捧,结集为《一个都不正经》一书。
2011年,受邀请担任电视节目《非常靠谱》的常驻嘉宾。







写历史段子是为了好玩
关于在网络上创作的初衷这个话题,张发财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把日子过成段子的“混子”来说,所有“回首”前面都要加“不堪”。
当创作只是一种表达,毫无疑问,张发财的方式天马行空、百无禁忌。
“我写历史也只为娱乐,不求认同,我对历史没有敬畏心,历史跟我没有关系。”他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声明。
在网上火了后,出版社找到他要求出书,删删减减,留下2000来条,取名《一个都不正经》。有人称这些微博式的历史为“发财体”,不过,张发财倒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刻意惯用的表述方式,如果有,那也是一直在变动。
网友评论认为,张发财写的八卦让“几千年的风马牛都在这里活起来了。”
他曾戏言自己的八卦来源是《故事会》、《知音》、《家庭生活》等。后来他说,他不是为了“解构历史”,而是有虚荣心——出书是为了“得瑟”,多半还是为了“好玩”。他发布的历史八卦来源很杂。张发财的父母是教师,家有藏书的习惯,爷爷、外公留下不少古籍,这些“古书”是八卦来源之一。他随手拿起翻看,有趣的就发布出去。他也读《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这类东西,然而看得很慢,他也承认古文读起来很费力。除此之外,他读《历史研究》之类的杂志,以及人物传记或者回忆录。
谈及另外一个八卦历史的“大咖”当年明月,张发财认为,“当年明月很好,他作为历史信息发布员,普及了明史,很有趣!”至于他自己,他说,“我就一八卦、设计的混子。”

“互联网就是我的‘马桶’”
张发财自称是“一个扯淡的平面设计工人”,“我倒是想谈谈艺术,可设计工人谈艺术相当于牛魔王弹钢琴,两边都受罪。于是开始胡扯些历史段子。”
“对历史我没有敬畏感,构建历史和创造历史的原始单位是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碳水化合物,最后都会回归到化学元素。只不过因机缘早生我一步。我为什么要对他们顶礼膜拜?所谓‘众生平等’定义不可能只局限在活着的世人。除了横向也应该有纵向,那些死去的和未出世的人与我也应该是平等的。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平视他?为什么不可以转到他光辉璀璨的历史形象背后,看看他的阴暗影子?或者一些阴暗的人,也有明亮的一面? ”
谈及历史,他认为,“部分教科书把历史人物裹上一层层外衣千层饼一般,但时不时从衣缝间露出香艳的赘肉。于是加补丁,再加补丁。不到系统崩溃誓不罢休。可真相实际上不过是新娘蒙的红盖头。它没有多大的屏蔽能力,总有露出面目的时刻。教科书是骗懒人的,只要用点心翻查史籍,你就有了挑盖头那个手指的能力。真相再也绷不住了,它一笑,露出一嘴四环素牙。”
他说,“每每看到趣事,脑子里总会出现画面,他们活色生香地在我面前表演。这得益于我的职业训练。它是一种很有趣的脑部活动,我能让他们把事件重新演绎一遍,过程中能看到历史人物对我龇牙一笑的细节,甚至能看到牙上的菜叶。于是我将其拍成照片再加画面旁白,当然用我最熟悉的语言。所以,我八卦里的人物无论天南地北都是讲一口流利的东北话,甚至包括外星人。”
“历史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不会自作多情认为自己肩负着修复文化的重担。文字对我来说是游戏的玩具,开心是最重要的。我用自己的态度看历史,用我喜欢的方式来解读历史。谁也管不着!将看到的趣事消化后发在140字的微博里,就如同吃过后的排泄。互联网就是我的马桶,‘哗啦’一声将历史八卦冲走……”

(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