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星期日

冒险倡导成功在中国高校开放式地发展学生社团,是我一生之欣慰 Facing the risk of imprisoned for breaking the political ice, advocated and initiat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groups(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This will have made me happy in my whole life



冒险倡导成功在中国高校开放式地发展学生社团,
是我一生之欣慰

Risking to be imprisoned due to broken the political ice, advocated and initiat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groups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This will have made me happy in my whole life.




羽离子 撰 by YuliziQIAN Jian


如牛如马地奉献给教育事业,远超每天八小时的工作,这是千万个普通教师的辛苦人生。而象我这样在几十年里几乎无娱乐,少睡,再搭上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于教学工作的,则十分罕少。回首几十年,我感到了什么?我的感受是:对许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不屑一顾。与此同时,从校内到校外的霸道、强权、贪腐、两面三刀、欺诈、对名利禄的巧取豪夺、荒谬与不公等等,除这几年里贪腐一项大减外,其余的却不见减少。好像是太阳从西天出来了,今年4月份,我领到了一张《南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申报表》以填写。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有过劳动节、党的生日、教师节、国庆节以及又增加了几场的各种表彰、各种授奖、各种领导亲切握手等的光辉活动,其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南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的地位,连提都不提一个字。经过了漫长的6个月,在10月里的一个天色昏暗的下午,我在本院教务室值班的教务员老师的手里领到了一纸奖状。从空无他人的文学院走出时,我感到了什么?我感到欣慰!在这浑浊不堪的社会里,还能发一张这样的纸给我,说明了社会正义还存在,尽管时断时续,毕竟还能做些事情。以下是我当初在申报表上的所做的具体工作一栏里填写的全部内容:
1. 我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做的可惠及较多同学的工作是很多年前我勇敢地引介了西方高校的学生工作制度和高校内开放式发展学生社团的经验。我撰写了论述上述制度与社团工作的《英国大学和学生关系的启示》一文而将之投发在团中央干校学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的2002年第5期上,旋被2002年第4期的《青年探索》全文转载。我撰写的《英国大学学联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实践》之文,发表在2002年第4期的《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转发了其文文摘。这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推开了僵化的意识形态的紧密封闭的窗户而把西方高校的学生工作引荐到了国内。紧接着又详细回答了团中央的电话咨询,而此前已在外交部主办的《世界博览》及《社会》等刊物上讲述了若干英国的学生社团的活动(并已获得国内一些高校学生自发响应的模仿。中国高校自建国以来一直严格禁止除了少先队和共青团外的学生社团尤其是学生自主社团的出现与存在的这一凛然局面、这一寒冷坚冰终于被我的理性的证论所打破。从此,中国高校内的学生社团和生动多彩的活动才得以象雨后春笋一样几乎是突然地蓬勃发展起来,无数的中国学子开始自主地形成小型的社群或小组,或在学校的批准下建立社团,从而得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多的有共同兴趣的伙伴,而一起去探索知识、社会;去实践、创造,……中国的学生们得以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了更为宽松的、更适合自己的、更多元的、更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各大学社团缤纷存在的崭新时代,中国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得以爆发出来和不断充盈。尽管我当年所引荐的西方高校的学生干部的培养、生成及服务大家的模式等等还未能都被采用,但因我的努力而引发的中国高校的进步,中国学生们的包括学习和科研活动的丰富多彩,已经可使我一生都为之欣慰。



2. 为改变仅仅是书斋读书的状况,我给历史文献学课程增添了两三人结伴在附近辨识、抄录古碑并为之作提要的田野工作的作业,使同学们获得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和得到一些技能性的训练。同学们对这样的作业普遍感兴趣和完成得比在校内书写的其它作业要好。
3. 为了在原本几乎是清一式的理解加记忆型的学习中有些更能动的、更有新意的学习方式,多年来我一直鼓励同学们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科研。先后指导自愿报名的同学们:辨识和初译过美籍华人文学家蒋希曾的英文书信;调查过唐闸-南通近现代工业社区遗产并译写过一些参用资料;踏勘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一些老人,记录口述史;编制过“特来克与南通水利事业国际学术研讨会”所用的幻灯片并实际参加了会议;访查过明末清初大文学家李渔的出生地及所参撰的论文被邀请参加了第一届国际李渔研讨会;安排同学组利用假期调研了青墩、兴化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及其文化;有数人的论文被邀请参加了若干学术会议;带领学生一起撰写的研究了张謇的论文也参加了学术会议;等等。去年带领同学们做的《兴化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调研报告》还获得学校颁给的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4. 我主动承接了两门双语课程,为提高同学们的英语能力作了一点加压和推动。
5. 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参用了西欧优秀高校的一些做法以丰富教学法和激活学习力。具体作了这几件事:
① 任何课程从其一开始即将作业清单发给学生。作业的范畴广、学术的方向和主题多,同学们有较多的选择和可在范围内自主调适。其优点之一是学生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作专项或专题知识的积累和作缜密的思考,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二是可使学生灵活地提前作业而避免了每逢五一节,每逢期中或期末,各种课程作业才在差不多的时间段里都被布置下来,弄得学生常常通宵不眠以在多个课程上同时“开战”而实际效果却较差。
② 提高平时作业分的权重而减轻期末考试的分重,以减少平时松松垮垮,期末猛背一通,假期后基本忘掉的现象。
③ 在双语课上采用西方式的小组讨论,有利于增加交流,激活思辨,丰富认识,提高表达能力;惟这样的讨论组教学需要大幅度地改编教材,目前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而只能有限地采用;此外,有时受限于教室桌椅被固定,也无法施行。
④ 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引导部分同学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研撰;也支持同学将课外科研的收获转化为毕业论文。这样,毕业论文的内容较丰厚,锤炼得较扎实,破论或立论也都更为可靠。所指导的2009年以及2011年至2015年的毕业论文中都有荣获校级优秀的。
⑤ 它如课堂教学的较高频次的师生对话,等等。
6. 在教学中,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与要求而把学生抄袭的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又让学生不亲自读书和调研就不能做好作业。以此来较成功地引导了同学们的自主作业。

(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